由于地下水過分開采,致使地層下陷,為挽救地球, 國家已明文規定,禁止開采地下水,工業、生活用水改用地表水,但地表水具有濁度高、色度高、有機物高,不能直接使用的缺點,故除濁、降色、去除有機物是工業、生活用水面臨的重大問題。
傳統的除濁、降色、去除有機物方法是混凝、沉淀、過濾、消毒,但幾個單元區均為獨立的,對大型的廠家及生活集中供水區是適用的,但小型的廠家或邊遠山區來說都是很不經濟的。
前幾年,國內開發的KG—L凈水器具有集混凝、沉淀、過濾于一體,但反洗需人工反洗,且需要提供動力,周期很難掌握,故影響出水水質,給廠家帶來了經濟損失。
公司立足的改水運動,面向廣大的山區、小型企業、部隊單位和邊遠的山區,便利于運輸和操作。
ZG型全自動凈水器的研制,吸收了先進的凈水工藝結合我廠多年的實際經驗,具有實用、高效、穩定、運行費用省等特點,是一種值得推廣的新型產品。
特點
1.除了對一級泵房加藥系統的管理外,凈水裝置本身從反應、聚凝、沉淀、集泥、排泥、集水、配水、過濾、反沖、排污等一系列運行程序,達到了自動運行的要求,值班人員只要定時作水質監測工作外,無需對凈水裝置操作管理。
2.高濃度的聚凝區:采用折板絮凝反應,能使原水中的雜質顆粒,在其間得到充分的碰撞、吸附的機率,使反應絮體在3mm以上, 因而對水質、水量變化適用性強, 且停留時間短,并可相應節約絮凝劑量。
3.迅捷的泥渣縮短室及可調式自動排泥系統,能保證多余的泥渣雜質及時排除,從而保證穩定的雜質顆粒去除率。
4.高效的絮凝及沉淀效果,使沉淀出水水質一直保持良好的出水水質。
5.新穎的集水系統及最低的集水水頭,使集水更均勻有效,不僅提高了體積利用系數,其集水水頭極低,累積的省電效果可觀。
6.凈水系統自動化,既保證了凈水系統的高效過濾(在原水濁度≤3000mg/L時,濾后水濁度可保持在3mg/L以下)又能自動反沖,無需另反沖洗水泵或空壓機等電器設備,可節省大量基建投資和日常運行費用。
7.自耗水率低,小于5%左右,對節省有限水資源起保證作用。
8.占地面積小,與一般凈水構筑物相比,約節省占地面積50%左右,高度在4.20左右,室內外均可安置。
9.采用導式異向流沉淀斜管填料,提高表面負荷、沉淀效果、縮短沉淀時間。
原理
絮凝:采用折板絮凝。
折板布置:前段采用峰對峰,以增大水頭損失和流速梯度值,中段采用相齊的平行折板,其板距等于相對折板的峰距,末段采用平行直板,使流速梯度值山大到小,使藥劑與水多方位接觸,水中懸浮物絮凝成疏水性物質。
沉淀:采用導泥異向流沉淀斜管填料,安裝角度45°- 60°,使泥很依靠自身重力,很快下滑。
過濾器:濾料品種由原水水質決定。
上布水:采用倒傘式布水,具有布水均勻、結構簡單。
集水裝置:采用低阻力集水,降低水頭損失及避免濾料泄漏,影響出水水質。
反洗:根據虹吸原理,依靠虹吸管、虹吸輔助管、抽氣管、虹吸破壞管、虹吸控制器等。
當過濾水由于濾層不斷截留進水的懸浮物,濾層的水頭損失逐漸增大,使得虹吸上升,管十的水位上升進入抽氣管時,由于水頭作用將虹吸管內的空氣帶走,形成負壓,當負壓達到設計值,便發生虹吸現象,此時水箱中的水門下而上地反沖洗而得以“再生”,由于不斷反洗濾層,水箱中水位下降至虹吸控制器時,虹吸停止,反洗結束,過濾裝置又重新開始工作。
排泥:采用壓力排泥感應器排泥,無需人工操作。
工藝流程
該設備集混合、絮凝、沉淀、過濾于一體的全自動凈水器,工作流程如下:

使用范圍
1.適用于原水濁度小于3000mg/L,瞬時濁度5000mg/L的各類江、河、湖、水庫等為水源的農村、城鎮、工礦企業的水廠,作為主要的凈水處理裝置。
2.對于低溫、低濁、有季節性藻類的湖泊水源,有其特殊的適應能力。
3.對于高純水、飲料工業用水、鍋爐用水等作前置處理的預處理設備。
4.用于各類工業循環水,可有效大幅度地提高循環用水水量。
5.用于中水道系統, 以污水廠出水為水源,作凈化回用水的處理設備。
工藝設計數據
絮凝時間:5分鐘左右
沉淀表面負荷:9-16m3/m2h
過濾速度:10m/h
平板反沖洗強度:15升/m2·s
進水壓力:0.06-0.3Mpa
沖洗歷時:5分鐘
期終水頭損失:1.7米
技術參數表

設計簡圖



13771381294 